蹲点调查|“账本”里头话振兴
蹲点调查|“账本”里头话振兴
蹲点调查|“账本”里头话振兴
2025年6月(yuè)15日《福建日报》第01版
党报记者八闽行·蹲点(dūndiǎn)调查·开栏的话
为(wèi)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jīngshén)学习教育,传承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锤炼作风、转变文风,不断夯实新闻工作者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今日起,本报(běnbào)开辟“党报记者八闽行·蹲点调查”专栏,以“蹲点乡村看振兴”“蹲点企业看活力”为报道模块(mókuài),用(yòng)生动(shēngdòng)事例、鲜活话语(huàyǔ)呈现全省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中“学”的氛围、“为”的导向、“干”的成效,为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激活力、聚合力。
上杭才溪,调查研究的(de)“源头活水”。
6月12日一早,驱车驶入才溪镇溪北村(cūn),天空澄净、空气清爽,一派好山好水好风光。在(zài)溪北村党支部书记雷建福的(de)带领下,我们顶着(zhe)烈日骄阳,沿着溪北村的产业带,一路走一路看,也在一路算着乡村产业的“经济账”。
溪北(xīběi)村鸵鸟养殖基地的(de)一处展示点,7只羽翼丰满、身高约同成年男性的鸵鸟在铝合金栏舍中踱步。我们手持白菜叶投喂,鸵鸟们扑腾着翅膀奔来,将头探出铁栏,心急的连腿(tuǐ)都伸了出来,逗得人又怕(pà)又喜。
看着这些不常见的“家禽”,我们不禁向基地负责人(fùzérén)刘晓泉问(wèn):怎么会想到养鸵鸟?
“主要看中它的(de)经济价值。”刘晓泉(liúxiǎoquán)给我们算了(suànle)一笔账:1只幼鸟养到出栏需要3000元(yuán)成本,成年屠宰后市场价为6000元左右,此外1只鸵鸟年产20多颗蛋,每颗蛋能卖到198元,利润很可观。
“国内鸵鸟养殖户少,不愁销路,我们(wǒmen)一年能卖出成年鸵鸟和幼鸟(yòuniǎo)共500只,基本能够消化存栏量。”刘晓泉说。
“物以稀为贵”,在刘晓泉的经济账本里(lǐ),我们欣喜地(dì)看到新农人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认知和对新兴产业的敏锐洞察和尝鲜勇气。
喂完鸵鸟,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溪北村(cūn)大坪果场。
半山腰上,脐橙树都已(yǐ)挂果,果子青涩饱满,我们期待着脐橙种植大户王新荣(wángxīnróng)也能给出一笔“丰收账”,没想到他却皱起了眉头。
“一年能产100万公斤,但是价格上不(bù)去呀……”王新荣叹了口气,“以前6元(yuán)一公斤卖给果商,现在已经跌到两元多。”受市场影响,他的账本不太好(bùtàihǎo)看。
同样从事果蔬(guǒshū)种植的溪北村智慧果蔬基地负责人张剑亮(zhāngjiànliàng),却亮出了截然不同(jiéránbùtóng)的账本。“基地的小番茄批发价20元1公斤,占了上杭80%的小番茄市场,线下出货量(chūhuòliàng)每天约500公斤,年销售额80万元。”加上基地内其他果蔬的销售和(hé)大棚补贴,张剑亮预计3年就能回本。
“一些(yīxiē)反季果蔬和新品种,卖得贵也有市场(shìchǎng)。”农学博士出身的张剑亮给出的回答是:靠科研成果转化、靠新品种落地(luòdì)。这么一对账,传统种植模式和智慧设施农业间的效益差距变得具体可感。
正午时分,大坪果场的工人陆续下工。豆角炒五花肉、炸鱼、炒黄瓜……随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工人们或(huò)站或坐,卸下(xièxià)劳作的疲惫。
村民卓水英边吃着饭边同我们聊:“自己种菜,起早贪黑,一天(yītiān)赚(zhuàn)30元。到(dào)果场干活,一天100元,时间还灵活。”新旧账本一比对,卓水英的心里甜滋滋的。“在果园上工,我一年能赚2万多元,家里房子装修、孩子买房都能帮衬得上!”果场老员工(yuángōng)阙永兰乐呵呵(lèhēhē)地说。
乡村振兴的“经济账”从早算到(zǎosuàndào)晚。
当晚8时许,才溪镇乡村振兴产业孵化中心,雷建福与合伙人张剑亮(zhāngjiànliàng)再次盘点村里的产业账。靠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股村内产业的方式(fāngshì),村里每年能收到不少分红,如今每年村集体收入有(yǒu)100多万元。
“村(cūn)‘两委’带头(dàitóu)入股,支持产业启动;外出的乡亲赚到了钱不忘反哺投资家乡;在乡的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雷建福说,村财(cūncái)账面越来越好看,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村里有产业,生产生活有干劲(gànjìn),共富更有奔头。”随着村财总账越算越细、越算越多,溪北(xīběi)村上下(shàngxi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尝到了更多产业发展的甜头。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